笔者手中有三枚顺治昌局钱,每每工作之余,把玩手心欣赏陶醉,古人有玩物丧志的训示,本人却以为不尽如此。 俗语云:美女养眼,美食养体,美事养心皆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举。再说,古钱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浓缩,把玩的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既能让怀古之幽情自心底升起,又能观古察今合二为一,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闲篇扯远就此打住! 先来说说顺治古钱的历史渊源:1644年顺治入关定都北京后,为华夏一统,满汉一家亲,说白了就是便于统治,采取了种种的管理手腕,钱币的铸造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或者说其统治政策体现在钱币上更为直接。 钱币是流通四方的媒介,可以说皇帝不到的地方钱币都有存在,为真正体现大清帝国君主的意志,以求政治意图的延伸,那在钱币铭文的确定上就煞费一番苦心了:
首先不能和明钱拉太大的差距,于是清室仿前朝明钱的制式铸造入关后的第一种货币,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光背顺治,为上下右左的读法:顺治通宝。且宝字为繁体字,寶分为缶宝和尔宝两种。这些光背的制钱流通清室能够统治到的地方。随着疆域的开阔,一地铸钱行用起来捉襟见肘,清政府又铸造背字的制钱,正面顺治通宝四字不变,背面为各地铸造局的简称,例如钱穿上背昌为江西钱局铸造、背原为山西太原铸造等等。
随着统治的深入和巩固,清室又先后铸造了:权银钱、(也叫一厘式钱,一厘是指权银,一文铜钱折银一厘,一千文铜钱值银一两。)满文钱、(面文为顺治通宝汉文,背文则用新满文,穿左右满文为宝泉或宝源)满汉文钱(面文顺治通宝汉文,背文纪局名改为穿左为满文钱局名,穿右为汉文钱局名)。 以上总计四种制式五类制钱。 笔者手中的三枚顺治昌局钱,一枚是背上昌的、一枚是昌一厘、一枚是满汉昌。笔者喜欢的是这既为江西地方顺治年间的一套货币,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钱文书法的极高造诣和超乎寻常的精美。那一笔一划的谨严,那左右上下间架结构的搭配,绝美的程度无以言表。真可谓:规整不乏潇洒;秀气蕴含雄壮。风神倜傥、英气逼人… 【敬请欣赏】 此帖子已经被中国制造泉友于2013-10-22 20:56: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