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如图,独缺石板 ,余全品,压条都有。手感极佳,温润如玉,严丝合缝,刚好能用手握住,实乃把玩之佳品。上款:灼之(南社成员四邵之一的邵天雷)姑丈大人鉴;下款:内侄铭勋敬赠。数据:长8.2cm ,宽3.8cm , 高2.2cm 。
------------------资料介绍------------- 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的南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其社名南,即寓不向满清之意(陈去病语)。无论其主要发起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邵天雷、邵力子,还是大多数随后入社者,亦均为参与辛亥革命之重要人物。本文仅就祖籍浙江或出生于浙江的邵天雷、邵力子、邵飘萍与邵元冲,作一简要介绍。 一、邵天雷 邵天雷(1871~1934),字灼之,别号瓜傭。南社四邵之一,祖籍浙江馀姚,十世祖于明中叶迁居江苏淮安。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车桥镇的邵天雷,十五岁即有诗文传诵乡里。1906年后,邵天雷任淮安涧东学校教员,与同乡周伟、周实、张冰等革命文学青年关系密切。周伟(1883~1940)字人菊,幼与周实同就塾师严叔平。周实(1885~1911)字实丹,号无尽,又号吴劲、和劲、山阳酒徒、湖海狂生。张冰(1883~1939)原名紫文,一作子文,后更名冰,字雪抱,又号馀生。三人均南社社员,并投身辛亥革命洪流,为光复淮安之功臣。其中周实更因遭反动县令姚荣泽阴谋杀害而成为辛亥烈士。周实的文学主张与学术思想,具见于其《与邵肃廷书》中,且对邵天雷多所推崇:诗古文词颇得先辈养一斋家法。大著诗文,讽诵再三,无任心折。虽未敢推当代作者,然在吾郡可云鹤立鸡群矣。养一斋即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潘德舆。 1909年,南社成立后,周实、张冰函邀邵天雷入社,邵欣然同意,并于1911年仲夏赴南京造访周实。周实有《端午日偕同人游玄武湖》诗以记之。邵天雷则在周实被害后所撰《无尽庵遗集序》中云:去年五月,江宁旅次访烈士于两江师范学堂,相与悄立乎垂柳斜阳之际。流水易逝,人代全非。抚今追昔,回首有馀痛焉!此外,犹有诗文一再赞颂周实有大略、奇志、生为万夫雄,死演革命史。不仅为吾乡之益友,且士林学者之矩矱。 1914年5月,邵天雷赴上海愚园出席南社临时雅集,结识陈去病、柳亚子、叶楚伦、胡朴安等南社钜子与辛亥革命元老。其时辛亥革命果实已为袁世凯所窃取,军阀混战,苍生涂炭。天雷诗中有回首不堪家国恨,中原无术解群纷之句,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另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云: 惨淡人天寄远情,襄阳耆旧早知名。 结茅难得分湖曲,烟水渔竿过一生。 又有《海上杂诗》云: 黯淡春愁都不眠,茫茫生死忆人天。 英灵多付红羊劫,经梵犹存白马年。 楚径荒凉花落雨,章台寂寞柳飞绵。 登临一纵离人目,吴苑奎光照大千。 又有《杭州》云: 严城吹角破烟霜,隐约晴湖昼有光。 万岭雪残天目秀,隔江云聚禹陵荒。 东来甲楯怜勾践,南渡君臣忆宋康。 寂寞钱塘门外路,一泓寒水咽兴亡。 台湾学者蒋一安评其诗称:细研其诗,倘分析比拟,其高旷雅逸,恬淡自然,有类田园诗人彭泽宰之宁静;其豪迈清俊,吞吐奔放,一若飘逸诗人李翰林之豪情;至其伤时悯乱,怀才不遇,则又似社会诗人杜工部之苦吟长喟也。三家诗法,各成风格,竟能汇集一身,非功力深厚者,不克为也。 邵天雷一生,于《周易》、《左传》、《史记》及庄、孟、韩、苏诗文均有深入研究,惜未见刊印。已印行的仅有与张冰合著之《冰雷合稿》而已。 此帖子已经被lee泉友于2014-7-13 17:50:20编辑过 此帖子已经被lee泉友于2014-7-13 18:0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