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易大厅 会员专区 专卖店 在线鉴定 讨论版块 资金账号 中国近现代机制币论坛  
  我发布的讨论 我参与的讨论 我发布的交易 我参与的交易 我回复的交易
2024-4-26 6:59:28 星期五 好消息:欢迎大家送1884钱币网站鉴定评级盒....... 【每个月28号】的网站月拍正在热拍中,好品多多,欢迎大家光临..... 
所有回复 只看楼主
您所在的位置:钱币中国 -> 讨论版块 -> 钱币资料 [1]
民国一版辅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述论 
[ 回复主题 ]
学有所获
收藏新手
认证用户

 发布: 2014-9-13 11:49:00 点击: 5154   楼主 [精华] [锁定] [解锁] [编辑] [删除] [引用]

                                         民国“一版辅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述论
    
    1935年11月开始,我国金融史上发生了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产生深远影响的货币改革,即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此次货币改革,放弃货币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推行全新的货币流通体制。在我国金融历史上,首次把“价值符号”的纸币、硬币作为国家货币的主币和辅币,我国历史上沿用上千年的“足值货币”制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我国货币制度的重大历史性变革,是我国建立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开端,也是我国“钢镚”辅币铸造发行的最早开端。从此次改革开始到“法币”推出我国金融流通领域的20多年中,按照国民政府《法币辅币条例》的规定,中央造币厂在前后8个(不连贯)年份,共铸造发行了唯一一套8个年份、3种材质和7种面值,总共有32枚系列配套的流通硬币辅币。1948年,国民政府把这套硬币称为“一版辅币”(计划将发行二版辅币,因其政权迅速垮台而未能实现)。
该套“钢镚”辅币,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开先河作用,历史地位特殊,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与旧中国其它众多辅币(主要是各地擅自发行的银币、铜圆、镍、铝币等辅币)具有重大而鲜明的本质区别。鉴于此,对这32枚套“钢镚”辅币的称谓,我们最好沿用国民政府对它的称谓,即“一版辅币”。这是国民政府正式和权威的称谓,也是科学和规范的称谓。民国“一版辅币”的组成主要有:
镍币:伍分、五分: 25年、25年A、27年、28年、29年、30年共6枚。
          拾分、十分: 25年、25年A、27年、28年、29年、30 年、31 年 共7枚。
          廿分:       25年、25年A、27年、28年、31年共5枚。
          半圆 :      30年、31年、32年共3枚。 
镍币共21枚。
    铝币:29年五分、29年壹分,共2枚。 
    铜币:半分:25年,共1枚。
          壹分(红铜):25年、26年、27年、28年,共4枚。
          一分(黄铜):27年、28年、37年年,共3枚。
          二分(黄铜):29年,共1枚。
铜币共9枚。
     这套硬币总共32枚(主要指发行流通市场的)。
民国“一版辅币”,是我国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与新中国已发行的四套人民币硬币辅币的性质完全相同),是旧中国唯一一套全国通用的硬币辅币,也是旧中国唯一一套7种面值序列、完整科学配套的硬币辅币。
民国“一版辅币”,是我国流通硬币辅币开始与国际接轨、走向硬币辅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后来新中国流通硬币辅币的发行,不论从式样设计、纪值方式、面值分配、材质选择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范例(1955年我国曾设计有一套硬币辅币样币,与民国“一版辅币”整体非常类似,后未采用),毫无疑问它是我国硬币“钢镚”的鼻祖;这套硬币设计精美、铸造工艺精良,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硬币设计和铸造工艺,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这套硬币发行于我国全面抗战前夕(民国25年即1936年),流通于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的特殊战乱时期,随国民党政权倒台而被废止,突出、集中承载着近代百年中华民族的特殊苦难史与抗争史,是旧中国这个时期金融和经济状况的真实记录;发行年份少(8个年号币)、发行品种少(7种面值32枚)、流通环境恶劣(兵荒马乱贯穿硬币发行流通过程)、流通时间短(13个年份),在旧中国诸多制钱、银圆、铜圆、非贵金属的金属币中,是发行量、存世量都比较“稀少”的一套流通硬币。
由于诸多原因,钱币界对民国“一版辅币”缺乏深入系统和细致的研究,长期以来对它的历史地位与收藏价值,缺乏正确认识,不被重视,价值被忽略。可以说,这实在是中国钱币界一个不小的遗憾。笔者受其他藏友研究的启示,并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不揣浅陋,对此看小不小有关我国货币发展历史问题谈些很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藏友。一得之见,抛砖引玉,并衷心希望此有研究的藏友对本人观点纠谬、勘误与提供佐证等。(待续)


                                           1、 我国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


    首先,民国“一版辅币”,是我国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
开创了我国现代流通硬币辅币的先河。
所谓现代流通硬币辅币,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辅助纸币主币流通的硬币辅币(主要用非贵金属铸造),也即中国人俗称的“钢镚”。现代流通硬币辅币,不再是“足值货币”,而仅仅是“钱(面值)符号”,这是它的最显著特征。
上世纪30年代后,美、英、日等世界主要国家,放弃金银本位制,逐步建立起以“信用货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国家货币主币(此前是以金银币为国家货币的主币),现代意义的流通硬币辅币也随之诞生。这是世界货币制度的重大变化,也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把纸币作为国家货币的主币,肇始于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即“法币政策”的实行。
法币纸币,虽然还不能说是一种纯纸币制度,因它名义上实行的是“汇兑本位”制。但法币放弃银本位制,纸币没有法定的含金量,对内不能兑现,货币仅仅是“钱符号”。它的这些主要特征,已具备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最基本特征,已实际完成我国从“足值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制度的转变。这从金融学上讲并无异议。
1936年初,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纸币的同时,发行了法币硬币辅币(民国政府称其为“一版辅币”),在我国作为“钱符号”的硬币辅币也随之诞生。它也就成为了我国第一套具有现代性质的流通硬币辅币。这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是开先河的,是划时代的,具有重要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以纸币为主币、钱币只是“钱符号”,这是现代流通硬币辅币的最显著特征,也是衡量非贵金属币,是否具有现代性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现代硬币辅币同时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非贵金属材质。因为它不再是“足值货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币的材质与币本身价值没有一致性,币就不再受材质的限制。因此,国家为了节省成本,一般都会采用贱金属铸造硬币。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用贱金属来铸造本国流通硬币。
2、单一纪值方式。在过去银本位制下,我国的银币辅币,大都采取双重纪值方式。即一种辅币上有两种纪值表达,例如银币“贰角”,钱币上一种纪值是面值“贰角”,另一种纪值是材质本身的价值“每五枚当一圆(银圆)”;如银币“半圆”, 钱币上一种纪值是面值“半圆”,另一种纪值是材质本身的价值“三钱六分”;如“壹枚”铜圆,钱币上一种纪值是面值“壹枚”,另一种纪值是“每一百枚当银圆一圆”。等等。而现代流通硬币只是单一的纪值方式,例如,民国“一版辅币” 的“半分” “壹分” “一分” “二分” “五分” “十分” “二十分”“半圆”,新中国的“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等等,都只有面值一种纪值。
3、体积小,便于携带。首先,因为它不再是“足值货币”,而是“钱符号”,它的体积也就没有一定的限制,可大可小。其次,因纸币易磨损、制造成本高。国家为了节省制造纸币的成本,会大量铸造硬币;为了节省铸造硬币的成本,会尽量减小硬币的体积和重量。第三,为了人们携带使用方便,也会减小硬币的体积和重量。因此,世界进入现代流通硬币时代后,硬币的体积和重量都有向小现象(拿我国近代铜圆等非贵金属币,与民国“一版辅币”、新中国“8分币”相比就会一目了然)。
4、金属精炼,成分标准化。民国“一版辅币”,与所有现代流通硬币辅币一样,是合金的,合金成分和比例有着严格、科学与精确的搭配,铸造同个币种的造币厂,必须使用同一合金材质轧制。这主要是有利于硬币的成分统一化、标准化和外貌更加美观,也具有一定防伪功能。近代我国各地自行铸造各种银圆、铜圆与其它非贵金属币,就“金属精炼,成分标准化”来说,与民国“一版辅币”相比,是天地间的差别。
5、精致铸造,工艺水平高。首先,因为现代流通硬币,是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具有国家权威性与形象的代表性,对它的设计艺术与铸造工艺要求会比较高;其次,现代硬币体积小,如果工艺粗糙,轧制不精致,图案、字迹也不易辨认。第三,因为现代流通硬币在金融流通中的地位、作用得到加强和提高,为了鼓励人们乐于使用硬币流通,国家也需要尽量把硬币设计得更加艺术、铸造工艺更加精湛,使硬币更加美观和实用。因此,民国“一版辅币”,不但请美国专家设计,而模具也由美国费城造币厂铸好后交我们使用,连钱币坯饼也几乎全部是由美国费城造币厂与奥地利造币厂提供,铸造机器也全部是从美国进口。民国“一版辅币”,在币的设计艺术与铸造工艺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
6、面值序列配套。现代流通硬币,国家统一了铸造发行权,强制硬币在全国流通,全国只有这一套硬币。为了有效发挥硬币的流通功能、方便人们消费使用,面值必须大小序列科学、完整配套。这和银本位时代许多地区,发行单个分散的地区金属币是完全不同的。
7、国家统一铸造、权威发行、强制性全国流通。由于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主要靠国家的信用强制发行流通。所以,它的发行铸造权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控制与实施。等等。就是说,现代流通硬币,除了它是纸币的辅币、是“钱币符号”这些主要特征之外,它同时还具有“法定化、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等重要特征。
其次,为什么说旧中国其它非贵金属硬币不具现代性?
在民国“一版辅币”前后,主要是汉奸政权和个别边远省份铸造发行过多种非贵金属硬币。从日伪汉奸政权来说,铸造贱金属硬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掠夺中国财富,为日侵华聚集战争资金。日伪汉奸政权实行的虽然是银本位制,但几乎没铸造过金银币,而大量铸造的是贱金属硬币(伪满洲国竟然制造了大量“陶币”),这就彻底反映了它们铸币的罪恶目的。从个别边远省份来说,铸造镍、铜、铝材等非贵金属硬币,主要是地方政府与军阀个人为谋取铸币之利。广东是我国近代革命的重要地区,毗邻港澳,独立性强,自行发行货币的历史也较长。
从1933年开始,日伪满洲国银行,开始大量铸造满洲货币。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伪满洲国倒台,一共发行了13年。伪满洲国非贵金属币,材质为铜、币、铝、陶,面值包括5厘、1分、5分、1角等四种硬币,主要在朝鲜和伪满洲国地区流通使用。1937年,日伪“冀东银行”发行了壹分、五厘两种铜元,同时发行了贰角、壹分、伍分三种镍币(伪冀东政府存在时间较短,铸币零乱)。1938年,日伪“蒙疆银行”铸造发行了五角镍币(曾设计壹角、五分币,但未铸造发行)。1939年5月,日伪汪精卫政权的上海华兴银行发行了拾分镍币(1941年1月,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后,原“华兴银行”停止发行货币)。1941年至1943年,日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了铝质壹角、伍分、壹分三种铝币。早在1909年,德国侵华金融机构——设于上海的德华银行总部授权青岛分行发行了“伍分、壹角”币名为“大德国宝”镍质辅币。
据《广东省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3月,广东开始铸造“伍仙镍币”,民国十年,改铸“半毫镍币”,两种镍币混合使用。民国十二年,沈鸿英在广西梧州、北海造币厂,以广东民国十二年版“半毫镍币”样式,铸就了镍质、红铜芯包镍材质的5分面值硬币25000元。民国十二年,唐继尧重主滇政后,铸造发行了“壹毫”和“半毫”两种镍币。实铸“壹毫”镍币494.175万枚,“半毫”镍币77.58万枚。后因获利巨大,铸造数量逐年增加。据《富滇银行档案》记载,云南共铸造“壹毫”镍币达约16752万枚。在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云南又铸造了壹仙、贰仙铜币,该币一面党徽,一面是布图。表面类似民国“一版辅币”中的壹分、二分,但材质、重量、纪值方式、边缘图案等,都是不同的。有人将这枚硬币划归民国“一版辅币”,是错误的,它只是一种地方性硬币)。
除此之外,共产党苏维埃政权也铸造过铜质5分、1分硬币。
我们认为,以上这些非贵金属硬币,都不具有现代流通硬币辅币的基本特征,都不属于现代硬币辅币。第一、它们本质上都是银本位制下的银币辅币,是“足值货币” (但现实中应该“足值”的货币是否“足值”,那是铸币者问题,而不是币制问题)。它们与“信用货币”制度下的纸币辅币本质不同。第二,各地自行铸造,主要在本地区流通。没有中央政府统一铸造、权威发行、全国通用的现代硬币辅币特征。第三、采取的仍是银本位制下的的双重纪值方式(如)。第四、形式多样、规格不一、大小各异、面额零散,没有序列成套。 第五、金属缺乏精炼,成分配比混杂,多数铸造粗糙、轧制工艺原始。这些非贵金属硬币,其中某种可能会具有现代硬币的个别特征,但因它们不具有现代硬币的主要特征或综合性特征,所以,仍然不属于现代流通硬币。它们和民国“一版辅币”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货币,二者断然不可混为一谈。
第三,民国“一版辅币”的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
民国“一版辅币”,作为我国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意义是重大的。它是我国的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开启了我国流通硬币辅币的新时代,是我国流通硬币辅币开始与国际接轨、走向货币体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论是从材质的选择、式样的设计、硬币面值分配与序列配套体系等方面,对后来新中国流通硬币的发行,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与借鉴。毫无疑问,这套硬币是我国现代流通硬币的鼻祖。
由于我们对中国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使藏界长期不清楚何谓中国第一套流通硬币,一直把民国“一版辅币”列入“中国近代机制币”范围,在《中国硬币图录》等相关出版物中看不到它的身影。这是很不应该的。
收藏硬币的手中没有我国的第一套硬币,投资收藏硬币的不了解那套硬币更有收藏价值,这对藏友来说,恐怕有点说不过去。
中国何时铸造发行了第一套现代流通硬币辅币?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即使是钱币市场的藏友,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是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硬币辅币。这是错误的,也是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待续)。
现代货币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支柱。国民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束了旧中国货币体制极度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国货币,初步建立起全新的货币制度,使中国货币制度向现代化迈了一大步。这是建立国家现代经济制度的必然,在当时对积聚和集中资财抗击日本全面侵华,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民国“一版辅币”, 成为近代机制币以来我国唯一法定在全国流通使用的一套金属币,中央政府第一次统一了我国金属币的铸造和发行,民国“一版辅币”的官方性、权威性,是旧中国其它任何一种金属币都不能同日而语的。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历史开创性。


         2、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硬币——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全国流通的硬币辅币
    
    近代机制币以来,中国货币体制十分混乱。全国各地铸币泛滥,数量之多、版别之乱,世界少有。旧中国又是万国“银洋”流通市场,世界主要殖民国家“银洋”在中国都有流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法币改革前,在我国流通的中外货币(铸币)在百种以上。
我国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二十六日,广东钱局开铸光绪通宝库平一钱方孔制钱,开创我国大规模机械铸币之始,到宣统年间长达二十年,清廷始终无法统一币制,清政府与各地政府各自为政,铸币十分混乱,有的银币铸七钱二分,有的铸壹圆,有的铸一两;计重单位互不统一,有的是库平、有的是厂平、有的是漕平、还有的是湘平等等,五花八门。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币值则例>>,试图统一全国铸币,并于宣统三年(1911)铸出全国统一的大清银币、铜币(样币),但尚未正是铸造发行,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旧中国第一次中央政府统一全国铸币的企图也随之完结。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筹建中国造币总厂,试图统一全国货币的铸造与发行权。但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夭折,统一国家货币的理想破灭。1914年2月,袁世凯颁行统一国家货币的《国币条例》,规定“国币”的铸造发行权限属于政府,并铸“袁大头”为“国币”,全国流通使用。但袁世凯很快恨病而亡,军阀混战,铸币乱象再起,统一国家货币的企图再次失败。
1927年6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蒋介石再谋统一全国货币之策。财政部饬令各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暂用孙中山纪念币旧模铸造“国币”。1928年,决定“废两改元……以期币之统一。”但受当时国际国内恶劣经济形势干扰,货币改革再次告吹。 
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继续统一货币的努力,发布第1098号政府公报,以训令方式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规定银币铸造权属中央造币厂,其它各厂局不得铸造。1933年4月5日,财政部发布第55号公告,宣布自4月6日起实行废两改银币本位:“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此次“废两改元”改革,因美国操控世界银元市场,中国损失惨重,迫使改革半途而废。但这次改革,对国家货币统一,奠定了法律和制度的基础。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使国家统一货币的努力显见实效。这次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第一次颁布统一辅币的法令,完成了国家统一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后一步。1936年1月11日公布的《法币辅币条例》规定,法币辅币(硬币)的铸造权“专属于中央造币厂”,发行权“ 由中央银行专司。”法币辅币有镍币和铜币两种(抗战后期又铸造了铝质的一分、五分、镍币半圆硬币)。条例明确规定,中央造币厂之外的其它任何厂局不得铸造,对“擅自铸造辅币及妨害辅币信用者”将依法惩治。
国民政府第一次把铸造发行硬币辅币的权力统一于中央,法令全国统一使用,使我国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名副其实的“国币”辅币。它从国家高度确立了民国“一版辅币”的合法性、唯一性和至高地位,否定了地方、厂局擅自铸造发行硬币辅币的合法性。民国“一版辅币”发行后,除我国的汉奸政权还继续续铸造发行金属硬币之外,全国各地基本上(云南等个别地区还发行过数量很少的金属硬币)停止了金属币的铸造和发行,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各地随意铸币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金融流通中金属币鱼目混杂的乱象得到有效遏止。这个历史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国家权威性。


                           3、旧中国唯一序列配套、体系完整的流通硬币辅币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流通硬币的序列配套情况。
美国流通硬币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1美元等6种面值组成。
英国流通硬币有:1便士(相当于分)、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50便士、1英镑(相当于元)、2英镑等8种面值组成。
欧元流通硬币有: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欧元、2欧元等8种面值组成。
   意大利流通硬币:5分、10分、20分、50分、1意大利元、2意大利元等6种面值组成。
澳大利亚流通硬币: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澳元、2澳元等8种面值组成。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民国“一版辅币”的序列配套情况。
民国“一版辅币”有:半分、一分、二分、五分、十分、二十分、半圆等7种面值组成。
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民国“一版辅币”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现代流通硬币的配套设计基本一致。大小面额分配合理、第次序列配套,是一套设计科学、形成体系、功能完整的成套硬币辅币。它在当时的金融领域,有效地发挥了辅助主币流通的功能。
面值序列配套、体系完整,既是现代流通硬币辅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保证其充分发挥流通功能的保证。现代货币制度下,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硬币,各地政府无权擅自铸币,这样可能会减少各地金融流通中硬币的种类。这就需要国家发行的硬币多样化、面值序列配套、构成辅币体系。以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和方便人们使用,有效发挥硬币辅币的流通功能,
旧中国其它众多非贵金属币,主要是在局部地域属流通使用,大多是个别零散的币种,都没有形成序列和完整的体系。
伪满洲国银行,虽然铸造金属币的时间较长,前后有13年。但发行的金属币面值只有5厘、1分、5分、1角四种,在当时其主币有百元、千元、万元大钞的情况下,其序列肯定不够完整,如果说局部地域流通使用尚可,但在全国流通使用是不能有效发挥辅币功能的;日伪“蒙疆银行”发行了五角镍币一种;日伪中华联合准备银行,发行了 “1角” 镍币一种;日伪“冀东银行”最初发行了壹分、五厘两种铜元,后来又发行了贰角、壹分、伍分三种镍币,这几种金属币,前后不衔接,不是按序列设计,所以不成体系,而且伪冀东政府存在时间很短,发行货币的时间也很短;日伪汪精卫政权的上海华兴银行发行了“拾分“镍币;日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了“壹角、伍分、壹分” 铝币三种;早年德国侵华金融机构——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发行了“伍分、壹角”镍币两种,但铸造时间很短、数量很少;民国元年广东就开始铸造镍币,但数年中,也只是铸造过“伍仙”、“半毫”两种镍币;广西发行过“半毫” 镍币、5分红铜芯包镍币两种;云南铸造了“壹毫”和“半毫”镍币两种;苏维埃政权铸造过5分、1分铜币两种。
可以看出,虽然旧中国各地铸造过许多种非贵金属币,除了它们不具现代性、属地方性币种的基本特征之外,还都是个别、零散、不成序列、不成体系的非贵金属币。
毫无疑问,民国“一版辅币”,它不仅是旧中国唯一系列配套、体系完整的流通硬币辅币,而且也是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0多年里,由中央发行的唯一一套流通硬币辅币。这是旧中国其它众多非贵金属币都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的。长期以来的钱币市场,把民国“一版辅币”与众多杂乱的地方性(多是日伪汉奸统治地区)币种混为一谈,这对民国“一版辅币”的市场价值是极不公允的。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体系完整性性。


                         4、代表当时世界先进铸币技术水平的一套硬币辅币。
    由于是国家第一套全国通用硬币辅币,国民政府对该币的设计与铸造是高度重视的,对铸币质量有较高要求。受当时国内设计水平与铸造设备的限制,民国政府为了铸造高质量“一版辅币”,特别邀请了意大利钱币专家L.乔奇进行铸币原模的设计雕刻,把印模交由美国费城造币厂制造,从奥地利造币厂和美国斯克威公司订购铸币坯饼及部分成品。造币机器也主要从美国、奥地利等国进口(部分硬币由奥地利造币厂代铸),连后来的小铜镍锌合金坯饼也系国外厂商提供。如在1936年1月20日,陈行致纽约李国钦密电:“即速大量发运镍币毛坯,每月两次,每次三种币式,我方印模冲压能力为每月两千万枚”。 另据耿爱德《中国机制币史》等资料记载,1937年,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为中国生产镍币。现在我们看到的镍币背面古钱图案下刻有英文字母“A”(Austria的第一个字母)的镍币,即为当时奥地利造币厂铸造。
因此,与旧中国其它非贵金属币、甚至贵金属币相比,民国“一版辅币”,不论是它的设计艺术还是铸造工艺,不论是它的金属精炼还是其金属成分配比等方面,都运用了当时世界铸币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水平,在金属铸币的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即使在80多年后再来看民国“一版辅币”的铸造质量、设计艺术和铸造工艺,也不觉得落后,就是拿它和新中国铸造的四套流通硬币相比,也并无太多逊色。特别是该币边缘回型纹的设计,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币边缘回型纹轧制,要比轧制新中国流通硬分币的难度大。当然,这更是旧中国其它众多非贵金属币所不可相提并论的。所以,民国“一版辅币”,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发行年份少、总量少、流通时间短的一套中国硬币辅币

     民国“一版辅币”,主要有8个发行年份。而在8个年份里,有几个年份只发行了个别币种,且发行量很小。象民国26年只发行了铜币1分,民国32年只发行了镍币半圆,且数量很少;民国37年只发行了红铜币1分,数量也很少。其流通时间,主要是从民国25年到民国38年,共13年。
民国“一版辅币”,与旧中国银币、铜圆相比,与新中国流通硬币相比,发行数量都是较少的。藏友“开心老顽童”提供的数据认为:在发行的32枚币中,21枚镍币的总发行量约11亿9千万枚。其它9枚铜币、2枚铝币的数量,暂时还未找到相关可靠数据。我们只能依据有关资料做个推算。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在9枚党徽一、二分铜币中,民国25年、26年两个年份的较多,其它7个年份的都比较少;在2枚铝币(29年发行)中,五分的较多、一分的较少。铸造这11枚铜、铝分币,受到当时下面因素的影响:①铜材是当时抗日战争的紧缺物资(铜分币越到后来越小、最后用铝材铸造就是事实);②镍币中发行量最大的是民国30年十分,有2亿多枚(铜分币单个年份的最大发行量,不太可能超过这个量);③现在市场交易中,民国27年、28年、29年、37年铜一分、民国25年半分、民国29年铝一分,都是很少见的,;④21枚镍币的发行总量接近12亿枚,铜铝币11枚,是镍币的二分之一(这11枚中只有3枚量较大,8枚的量都很小)。所以,我们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分析认为:这11枚铜、铝分币,其发行量应该小于镍币发行量的的二分之一,即在5亿枚左右。因此,我们把镍质币与非镍质币二者相加得出:民国“一版辅币”的总发行量大约是17亿枚左右。
仅看绝对量,17亿枚硬币,数量还真不算小。但如果我们把它与旧中国银币、铜圆相比,与新中国流通硬币相比,民国“一版辅币”的发行量就显得很“袖珍”。
从各方面搜集的资料和数据得知,旧中国市场中约有中外1元银元30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1.7倍),小银元80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4.7倍.仅广东双毫就约33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近两倍),铜圆800多亿枚(折合成当十铜圆900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50多倍)。
新中国自1957年12月1日开始发行8分硬币,到2013年共58年,实际发行53个年份,共135枚,总发行量超过800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47倍)。从1991年开始发行的“老三花”,到1999年开始发行的“新三花”,迄今共23年(其中梅花5角连续发行了11年)。这23年中,我国每年铸造硬币在25亿枚以上,23年大约铸造发行硬币575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30多倍)。有研究者推算,仅牡丹1元硬币,就大约有110亿枚(是民国“一版辅币”的6倍多)。
新中国硬币中,“长城币”发行量最小,总量约2、3亿枚左右,但其中1元硬币就发行了9638.4(不包括套装精制币)万枚。在民国“一版辅币”中,半圆的发行量并不是最小的,但总量约6200万枚左右。“长城币”1元是民国“一版辅币”半圆的1.5倍多。
在世界大国中,我国是小额货币硬币化很不充分的国度(山东是我国首批小额货币硬币化省份,仅2003年一年就投放一元硬币3.28亿枚)。象美国,每年硬币的铸造发行量非常大。从美国公开的硬币铸造数据看,从1970年到2012年,在这42年里,每年平均铸造硬币在130亿枚以上,42年美国硬币的发行总量接近6000亿枚,其中最多的年份2000年,一年就铸造硬币280多亿枚。
民国“一版辅币”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发行流通在战乱年代,经济环境极其恶劣,丢失、损毁严重。如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它的存世量会更小。
收藏的铁律,是“物以稀为贵”。钱币存世量,是决定钱币收藏价值大小的最核心要素。只要东西好、数量少,只要东西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就不怕它现在的市场价值低,就不怕现在看重的人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特别适合民国“一版辅币”。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稀有性和珍贵性。


                               6、承载中华民族特殊历史的一套硬币辅币

    发行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夕。1935(民国24)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华北事变”,其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意图暴露无遗。虽然此时国民党正全力“剿灭”工农红军,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咄咄进攻态势,抗战准备也被迫提上国民政府的日程。统一全国货币,控制货币发行权,积聚储蓄经济力量,是当时抗战准备的重要工作。这是1935 年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的重要原因。这种在特殊备战背景下诞生的货币新政,必定也会受到后来战争规模、战争进程和战争消耗等战争因素的密切影响。在当时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形势和战争状态等影响下,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这或许是当时主观上谁也难以控制的问题。
流通于八年抗战的乱世之秋。“一版辅币”发行半年多,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被迫应战。由于战事紧急,抗战爆发的当年(1937年)镍币被迫停铸。此后,你会注意到,民国“一版辅币”的8个年份币,币个头越来越小、越来越薄、重量越来越轻、材质越来越差。民国29年(1940年)之后的镍币,比以前镍币几乎小了一半,镍的含量也降低到不足五分之一(18%,大部分是铜,因铜不如镍值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抗战的缘故。因中国没有镍金属生产能力,镍币坯饼全靠进口。战争需要大量物资钱财,国家穷,只好在镍币的体积、成分上“偷工减料”;铜材是战争的重要战略物资,国家铜材紧缺,铜币个头也只好大大缩小,但也只铸造了很小一部分。后来的五分、一分干脆就用铝材了。1941年(民国32年)后,国民政府财政难以为继,民国“一版辅币”被迫停止铸造。现在我们看到的民国“一版辅币”,大都是满目疮痍、饱经沧桑、苦大仇深的样子,就是因为过度“操劳”的缘故。民国“一版辅币”的这些特征,都深深地打上了抗日战争的烙印,都深深地承载着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如果你深入地了解了它的过去,你就会更加同情和珍稀它的现在。
废止于国民党政权垮台之时。抗战结束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民国“一版辅币”再受战争熬煎。结果是,国民党军队被打败,国民党政权退出大陆,民国“一版辅币”也随之退出流通的舞台。
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被外族蹂躏的悲惨苦难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奋斗史,近代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中,日本法西斯对中华民族的杀戮和蹂躏,是所有帝国主义侵略分子中最凶恶的、最残酷、最灭绝人性的。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在百年的反侵略斗争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而从1936年(民国35年)开始发行,到1949年(民国38年)被废止的民国“一版辅币”,不但见证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英勇, 也目睹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壮烈,全程陪伴了中华民族这13年的不平凡历史。民国“一版辅币”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关联度,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特殊承载,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只要看到民国“一版辅币”,就会让想到那残暴的日本强盗,想到无数的抗日烈士,想到中华民族那段不堪回首、极其悲惨的苦难岁月。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的民族历史性。

                   7、“不是金银铸,等值金银币”曾经苦难辉煌的一套硬币辅币

    货币流通一般规律而言,辅币是主币的等分,主要用于零散和小额交易,辅助主币流通;辅币与主币的比值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即主币升值,辅币也随之相应升值;主币贬值,辅币也必然随之相应贬值。但在民族命运多舛的旧中国,真是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民国“一版辅币”,就上演了一幕主币纸币贬值如草芥,辅币硬币升值“变金银”的苦难传奇剧。
国民政府在法币纸币发行之初,发行量不大,币制较为稳定。但随着抗战进程的展开,军费开支巨大,政府财政极端困难,只能滥发纸币硬撑财政,法币纸币发行量急剧扩大。发行总额从抗战前不足15亿元增加到抗战结束时的5569亿元,增长了约396倍;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应付庞大军事开支,继续疯狂发行纸币,到1948年初,法币纸币发行额猛增至660万亿元,比日本投降时增加了1085倍,比抗战前增加了47万多倍。纸币发行之初最大面额只有10元,到1948年纸币的最大面额已达500万元一枚,新疆银行发行了60亿元一枚的天价大钞。通货膨胀导致物价火箭式上涨,1948年初,物价比抗战前上涨了3492万倍。以至于新钞票还末出厂,面值已不抵印刷成本。扛一麻袋钞票,只能换回半袋面粉。广东一家造纸厂,竟买进800箱面额100-2000元的钞票,作造纸原料,一车钞票已买不到一车稻草。
1948年8月,法币纸币已丧失流通功能,国民政府被迫废止,发行新版纸币“金圆券”。但新版纸币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1949年7月,金圆券流通仅10个月左右,但贬值超过170万倍,物价继续飞涨。到1949年5月,500万元金圆券只能买最初金圆券1元的等量商品。一张60亿元面额的金圆券,在上海也只能买到77个米粒,国民政府只好再次宣布新版纸币金圆券停止流通(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继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共产党已在6月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再次改版,发行新版 “银元券” 纸币,重新恢复银本位制。但新版纸币还来不及实行全国流通,便随同国民党政权退出大陆。
从1935年11月到1949年7月,在这短短的13年里,国民政府发行了三版货币(主币),企图挽救恶劣的经济形势。但事与愿违,不断改版纸币带来的却是相反结果,纸币面额越来越大,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经济形势日趋崩溃,国民党政权走向垮台。
在国民政府三次纸币改版的过程中,发生了世界金融史上的奇观。即:主币三次改版,而民国“一版辅币”三易其主(币)“金枪不倒”;三版主币一版比一版贬值,而民国“一版辅币”价值不跌反升。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规定,以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8月27日,中央银行转陈部院通电:“旧铸辅币暂作金圆辅币,照面额行使,一俟新铸辅币发行,再为定期收回”。就是说,在法币主币纸币贬值300万倍的同时,民国“一版辅币”“作金圆券辅币”“照面额行使,就实际增值了300万倍。因此,中央政府公告一出,重庆、成都、桂林、武汉等地发生疯狂的“抢购镍币风潮”。 桂林市有人抢购镍币达2000斤以上,还有人积满了5个50加仑的大汽油桶的镍币。1949年7月,金圆券崩溃后,国民政府再发行新版纸币银元券,再次宣布“原有各版镍币,作为银元之辅币,准照面值流通行使。”民国“一版辅币”进一步大幅增值。抢购民国“一版辅币”风潮再起,直到国民政府宣布“停止镍币流通”为止。
民国“一版辅币”首先是法币辅币,然后是金圆券辅币,再后来成了银元辅币。辅币价值不受主币价值制约,特立独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在世界金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传奇,也增添了收藏和把玩的意趣。


                         8、我国唯一币面铸造国家领袖像的一套硬币辅币

    乍一听,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无论是旧中国,还是新中国铸造发行的众多流通硬币上,确确实实是只有民国“一版辅币”,才铸有国家领袖肖像。新中国的流通纪念币上铸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领袖像,但流通硬币上迄今未铸国家领袖像。  
在旧中国,贵金属流通币和纪念币上铸有袁世凯、孙中山、从“袁大头”开始,银元及部分银元辅币上铸有袁世凯、孙中山等、段祺瑞、冯国璋等政治人物像,但民国各地铸造的十数种非贵金属币上,却只有民国“一版辅币”,才铸有国父孙中山头像。为什么会这样?它反映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它的意义何在呢?
货币上使用人物肖像、特别是政治人物的肖像,是世界各国发行货币中的大事,而且是十分严肃和重大的政治问题。流通硬币的图案、人物肖像,更是一个国家货币权威性、官方性、严肃性和独有性的具体体现,世界任何国家对此都十分的慎重和严肃。
从世界金融史上看,纸币正面,一般是国徽、国家象征性符号等代表国家权威的图案,背面图案的内容则比较宽泛,主要是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等历史名人及国家著名圣地、风景等等。流通硬币图案,与纸币图案选用的标准和目的不同。国际上几乎有个惯例,流通硬币上的人物,一般是国家元首(而且是其中威望很高者)肖像,它体现的是国家货币的权威性、官方性和独有性。这是和纸币图案的最大区别。
象美国的硬币:1分硬币的正面是美国总统林肯的头像,5分硬币的正面是美国总统杰斐逊的头像,10分硬币的正面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头像,25分硬币的正面是美国总统华盛顿的头像,50分(半圆)硬币的正面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头像。所有英国硬币正面皆为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乔治六世、维多利亚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头像,背面除铸有币值外,在不同行政区所铸的硬币铸有不同的图案。德国的硬币等等。
近代中国,各地铸造了众多非贵金属硬币,但因它们都是地方性流通货币,不是国家通用货币,因而不具国家货币的权威性、官方性和独有性(卖国汉奸政权货币更不在此列),所以,它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在硬币上使用国家元首肖像。
民国“一版辅币”,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法定在全国流通的“国币”辅币,具有至高的国家权威性、官方代表性和政治独有性,只有它才有法权、有资格,在硬币上使用国父孙中山肖像。仅从这点而言,民国“一版辅币”,在我国金融货币发展中的特殊历史、政治地位及其重要意义,在钱币收藏的价值上,就独立地显现出来了。
这一点,说的是民国“一版辅币”国家和民族的代表性。
我们从上八点的分析可知,民国“一版辅币”,具开创性、官方性、唯一性、完整性、科学性、传奇性等多种特殊价值于一身,毫无疑问是中国所有金属硬币中,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币种。
  
交易推荐:暂无交易推荐
VIP1 青云之尚
收藏一级
VIP用户

 发布: 2014-11-29 6:39:00 点击: 0   沙发 [编辑] [删除] [引用]
学习!!!!!!!!
最新铜元支持记录:青云之尚 +1 铜元 捡一枚铜元  总支持:1 铜元  查看所有记录>>>
铜元支持 青云之尚 泉友的回复
学有所获
收藏一级
认证用户

 发布: 2015-5-1 12:03:00 点击: 0   板凳 [编辑] [删除] [引用]
欢迎批评指正!
铜元支持 学有所获 泉友的回复
学有所获
收藏一级
认证用户

 发布: 2015-6-13 22:18:00 点击: 0   3楼 [编辑] [删除] [引用]
欢迎批评指正!
铜元支持 学有所获 泉友的回复
VIP1 开元清泉
收藏二级
VIP用户

 发布: 2015-7-17 21:01:00 点击: 0   4楼 [编辑] [删除] [引用]
[hilitecolor=rgb(255, 255, 255)]民国一版辅币,具开创性、官方性、唯一性、完整性、科学性、传奇性等多种特殊价值于一身,毫无疑问是中国所有金属硬币中,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币种。[/hilitecolor]
铜元支持 开元清泉 泉友的回复
VIP1 mrsyh
收藏六级
普通店主

  
 发布: 2015-7-23 14:57:00 点击: 0   5楼 [编辑] [删除] [引用]
  有待商榷:
铜币:半分:25年,共1枚。
          壹分(红铜):25年(是否还分个上星角、下星角?)、26年、27年、28年,共4枚。        
          一分(黄铜):27年、28年(27年的和28年黄铜的似乎还没见过,此外是否还应有枚29年的?)、37年,共3枚。      
           二分(黄铜):29年,共1枚。

此帖子已经被mrsyh泉友于2015-7-23 15:01:03编辑过
铜元支持 mrsyh 泉友的回复
不辩山清共海蓝,金风未遇已沉酣。通幽径遂来今雨,啜茗人闲尚古庵
VIP1 沙漠行者
收藏新手
VIP用户

 发布: 2020-1-29 22:05:00 点击: 0   6楼 [编辑] [删除] [引用]
很系统的阐述了民国一版辅币作为贯穿民国三主币的三朝元老历史背景,确实是历尽残酷战争沧桑、经历颠沛流离磨难的币种,为此理应得到特别关注和收藏的板块【悠闷】。谢谢楼主的共享。如果有五个分厂各个年分的币种铸造量就更完美了。期待挖掘分享!

此帖子已经被沙漠行者泉友于2020-1-29 22:12:21编辑过


此帖子已经被沙漠行者泉友于2020-1-29 22:20:31编辑过
铜元支持 沙漠行者 泉友的回复
720/页 共1 [1]
 快速回复主题
小贴士:
• 请泉友互相尊重,请不要使用攻击性语言。
• 严禁发布与收藏无关内容,严禁发布广告和宣传信息,如有广告需求请联系管理员,谢谢您的配合。
•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留言不见了,请参考以上2条。
 
钱币资料
本版新帖
 • 重金求购【晋绥军事全书】(大概是..
 • 纪念币共有6种材质,你集全了吗?..
 • 收一本《中国铜元谱》段洪刚
 • 银元硬币古钱币保护盒子
 • 中国铜元谱,段洪刚,泉友需要可优..
 • 国庆节快乐!
 • 崇宁通宝 算普品吗???
 • 请问版主,那本文对铜币版别全面些..
 • 百年银圆
 • 请教版主,有专门关于常临币的书吗..
本版精华
 • 苏州铜元局旧厂报告书
 • 大清广东钱局制钱银元铜元造币厂报..
 • 重庆铜元局局务纪实--民国15年
 • 财政部南京造币分厂四年分报告书
 • 财政部武昌造币分厂四年分报告书
 • 财政部四川造币分厂第一次报告书(..
 • 【度支部通阜司奏案辑要续编】
 • 【度支部币制案辑要】--宣统时期
 • 【度支辑略】--全国各地铸造制钱情..
 • 清代--【度支部通阜司奏案辑要】
 
新手上路

用户注册

用户认证

申请VIP会员
我是卖家

发布交易

卖家确认

卖家评价
我是买家

买家出价

买家确认

买家评价
进阶功能

申请专卖店

议价结标

网站搜索
服务支持

网站交流制度

联系方式和银行帐号

帮助中心
2000-2013©1884钱币网coi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Version v1.02 冀ICP备05002484号-1
钱币网为钱币爱好者提供一个公共实用的平台,泉友可以在此交流心得、赏玩珍品和交流自己的宝贝。营业执照